词语解释
- 西山饿夫:
字面指“西山中饥饿的人”,特指伯夷、叔齐,后比喻坚守节操、宁死不屈的隐士,或批判现实不公的愤世者。
象征意义:高洁、清贫、气节,常与“不食周粟”并用。
相关诗句与解释
- “西山饿夫何足穷,首阳高卧追千古。”(明·王世贞)
释义:伯夷叔齐的饿死并非穷途末路,而是以气节名垂千古,表达对二人操守的敬仰。 - “采薇首阳,岂求人知?”(晋·陶渊明《饮酒》)
释义:伯夷叔齐采薇充饥,并非为博取名声,强调隐士的纯粹性。
生肖联想(非直接关联)
典故本身无明确生肖指向,但可从象征意义推测:
- 牛/羊:象征清高、倔强(如牛不低头、羊洁癖),贴合伯夷叔齐的固执气节。
- 兔:隐逸形象(如月宫玉兔),但关联较弱。
注:此为文化引申,非典故原意。
文化内涵
- 儒家视角:孔子赞其“求仁得仁”,视为道德典范。
- 道家视角:庄子批评其固执,认为“饿死”违背自然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