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释义
- 出处:南朝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暮春三月,江南草长,杂花生树,群莺乱飞。”
- 本义:草木生长,黄莺飞舞,描绘春天的明媚风光。
- 引申义:象征蓬勃的生命力、美好的时节或欣欣向荣的状态。
与生肖的关联
若从生肖角度联想,“草长莺飞”可能象征的生肖是“兔”或“羊”:
- 兔:属草食性动物,喜食青草,与“草长”相关;性格温顺,常被赋予春天的意象。
- 羊:以草本植物为食,与“草长”呼应,象征温和与生机。
- 其他可能:蛇(因“莺飞”谐音“鹰飞”,蛇与鹰在自然界相克,但关联较弱)。
但需注意,成语本身并无直接对应的生肖,以上仅为文化联想。
相关诗句与意境
- 高鼎《村居》:“草长莺飞二月天,拂堤杨柳醉春烟。”
描绘早春的田园风光,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。
-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: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”
以“莺飞燕舞”呼应“草长莺飞”,表现动态的春意。
象征意义
- 时间:常指农历二三月,对应春季的节气(如惊蛰、春分)。
- 情感:寄托对自由、希望的向往,或暗喻青春易逝(如“莺飞”的短暂)。
- 文化:在江南文化中,象征温婉秀美的自然景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