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欲益反损”是一个成语,意为本想给予好处或帮助,结果反而造成损害,这个词语出自汉代司马迁的《报任少卿书》,其中提到:“欲益反损,是以抑郁而无谁语。”
从生肖角度解释
在十二生肖中,可以联想到某些动物因“好心办坏事”或“过度干预导致反效果”的特性:
- 生肖猴:猴子聪明灵活,但有时过于机灵反而弄巧成拙(如“猴子捞月”的故事)。
- 生肖虎:虎威猛但莽撞,可能因强势干预引发反效果。
- 生肖蛇:蛇象征智慧,但《农夫与蛇》的故事中,善意反被伤害,贴合“欲益反损”。
诗句或典故中的体现
-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
“夫祸之来也,人自生之;福之来也,人自成之,祸与福同门,利与害为邻。”
——说明利益与损害往往相伴,过度追求“益”可能导致“损”。 -
韩愈《调张籍》:
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——暗指试图帮助(如蚍蜉想摇动大树),反而显得荒谬受损。 -
俗语“画蛇添足”:
本想让蛇更完美,结果因多余之举失去原本优势,直接体现“欲益反损”。
“欲益反损”强调动机与结果的矛盾,需谨慎权衡行动,生肖中猴、虎、蛇的象征意义较贴合,而诗句多通过寓言或哲理揭示这一道理。